- 手机:
- 18601298758
- 电话:
- 010-62700072
- 邮箱:
- 2087217266@qq.com
- 地址:
-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科城大厦
甘肃省银川市档案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档案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区市档案工作要求,坚持以服务大局、服务民生为根本,在档案资源筑基、智慧服务惠民、档案文化聚力、数字转型赋能方面持续发力,让尘封的历史“活”起来,让沉睡的档案“跑”起来,助力档案成为纾解民忧“金钥匙”、赋能发展“思想库”。
多元征集,档案资源筑根基。记录战略足迹。紧跟国家战略步伐全面记录时代足迹,围绕脱贫攻坚、疫情防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等重点领域,系统整理精准扶贫档案2814件、128卷,疫情防控档案2958件,为历史留存珍贵原始资料。目前,馆藏档案206个全宗、545437卷(件),音像档案34775张(盘),实物档案2619件,书刊资料28310本(册)。汇聚民生数据。重点收录婚姻登记、征地拆迁等与群众密切相关的档案资源,建立起支宁知青、工商档案、社保档案等20多个民生专题数据库,让档案资源精准对接百姓生活。留存文化根脉。面向社会广发“征集令”,抢救性收集老照片、老票证、书信等“城市烟火气”。创新开展口述历史直播,1.6万人次在线见证银川发展故事;精心制作10集口述档案专题片,让尘封往事焕发时代光彩。
多途利用,智慧服务暖民心。窗口服务提质。实行线上查档、预约查档、延时服务三项举措,房屋权属、征地补偿、遗产继承、劳动调配、知青安置等高频档案业务实现“一网通办、一次办结”。累计接待查档6334人次,提供档案5154卷、8558件,收获锦旗6面、感谢信4封。精准服务暖心。针对上海支内回沪帮困补助政策,整理上海支宁人员名册,让众多老人受益;建立全市档案管理单位信息台账,跨部门联动破解工龄认证等历史遗留问题,使“老档案”精准化解“新诉求”。指尖服务提效。构建“全国联动、全区通办”智慧查档网,接入全国档案查询利用服务平台、自治区馆际共享系统、“我的宁夏”等平台数据,区内27家综合档案馆实现跨馆服务,联动共享全国2000余家档案馆信息。累计接待跨馆查询165人次、馆际协查184人次,真正实现“数据飞驰,群众无忧”。
多点育人,档案文化促发展。资政辅政服务科学决策。精心编纂出版《银川年鉴》《银川简志》《银川市脱贫攻坚口述史》等10余本书籍。创新推出“掌上年鉴”,实现地方史料“一键检索、云端共享”,为党委政府决策、追溯城市发展、研究民生变迁等提供精准高效档案方志支撑。文化育人厚植城市底蕴。聚焦重要时间节点,推出“全面小康·美丽银川”书法、美术、摄影展等系列专题展览。联合市教育局开展“悦读新时代 奋进新征程”档案文化视频录播活动,持续提升档案文化社会影响力。红色传承激活精神密码。立足档案资源赋能思政教育,先后举办“寻找身边的英雄模范”等10余场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市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吸引960余家单位、3.5万人次参观学习。创新培育、聘任30名“小小红色讲解员”,引导青少年赓续红色血脉,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多维建设,数字赋能破壁垒。存量数字化。全力推动馆藏档案数字化,累计完成文书档案、专业档案等数字化扫描233万余页、著录65万余条,馆藏档案数字化率跃升至98%,让浩瀚历史“一键可达”。增量电子化。前瞻布局电子文件管理,依托自治区协同办公平台、数字档案室系统、电子档案在线移交接收系统,初步实现电子公文集中管理和电子档案在线移交接收。平台智能化。打造“数智融合”档案综合业务管理一体化平台,率先建成全区首家市级“自治区级数字档案馆”,创新部署涵盖馆藏档案业务管理、虚拟库房、智能查档、AI开放审核等九大智能系统,推动档案管理全面迈向规范化、自动化、智能化新阶段。
上一条 : 焦作市档案馆:部门联动建分馆 红色档案焕新彩
下一条 : 湖北襄阳:档案因“她”而绽放




